必要之惡?

「必要之惡」,這大概是常存每個人口中的藉口了,也就是人性,人性本惡的最終與最始之惡。在台灣如果有個空缺出現了,但現在卻有兩個人要搶這個位置,我想絕對沒有人會去考量誰最適合這個位置,首先考慮的就是把對手做掉,從抹黑、打擊、掀對手古早的瘡疤,只要能讓對手出局那就只剩自己囉。很簡單的現在改變是在10至20年前,不管是任何競賽,出現第?名從缺的現象時有所聞,但現在這種現象已經成為傳奇了。前陣子有間大企業招考員工,因為長期以來第一官考試通過皆會成為正式員工而讓大家忘了還有第二關第三關,適性考驗及三個月的職前培訓,所以當這企業通知了20個通過第一關的考生並加個但書﹝暫無職缺,請等待﹞後,竟然考生家長﹝20幾歲的求職者卻需要家長出面﹞反彈,找來媒體記者抗議強迫企業必須將過關者視為正式員工,這就是希特勒或共產黨所使用民粹。在當事者的心裡認為這就是為了保障自己權益的「必要之惡」。

在這個認知裡,我只看到這些人只是在發揮他們的本性,如一隻挨餓已久的餓狼為了生存而努力。其實沒有對錯,若是為了做個人而活著努力跟其他人們競爭,這也是正確的方法與手段。但以我被迫出生於此,既然生為人就享受當人的每一天這種人生觀來看,這樣的行為正在作賤【人】的等級。若依某些哲學家將人認為同時保有獸性、人性、神性,那這些人只發揮了他們的獸性,為了生存而已。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惡是因環境而起;荀子主張人性本惡,必須教育其為善。孟子將人定義為人因為求生存而不得不展現獸性,荀子是把人定義為動物之一而必須學習如何努力凸顯跟動物的差異性。正常人會傾向孟子的說法,如此才能犯錯耍惡,所謂的必要之惡,這樣的人們比較容易生存下去,較容易搶到資源壯大自己。若要走向神性就是荀子的說法,先承認自己也是野獸然後努力當人,在努力走向神的境界。

不管走哪一條路,最終都是步入【死亡】,不管怎麼做都只是為了自我滿足,有人享受爭奪的快感,有人在享受自我的人生。雖然都得面對死亡,但當死亡來臨時使否努力排斥卻無能為力,或者心滿意足的死去,那也已經是死去後的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