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能體驗嗎?不然怎麼實驗,對於憂鬱症的數據又是怎麼來的?做過實驗的的人都知道,每次在做實驗時都會盡量把變動條件壓到最低,因為實驗就是要了解某個因子或是哪些因子的交互作用結果,若無法將變動條件控制住的話,那就會有對照組。但是對憂鬱症又是如何實驗,在醫生的科學裡大概是不行的,憂鬱症被當作是一種症狀表現,因為達到一定數量後那就達到統計的依據,最後將這些症狀統歸為"憂鬱症",然後把這些病人跟所謂正常人做比較後列出差異,用藥物去控制這些差異行為就叫做治療憂鬱症。那這樣的治療好像是亂槍打鳥,無法從根源去尋找出憂鬱症的病因而只能猜測,由發病前的環境變化去猜測可能是"壓力"、"恐懼"....所造成的。那又該如何去了解憂鬱症發生後精神層面的改變呢?病人不是醫生,病人發病時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狀況所以才需要跟醫生求助,但醫生不是病人,醫生無法從根本去了解整個病的完整面貌,只能從表徵現狀和醫學文獻去做判斷。這樣不是犯了一個很大的邏輯上的錯誤,好比是會開車的人無法開車卻請了一個不會開車的人來開車,只因為請來的人看過很多人開車,所以他能開車甚至教人開車。這也就是為啥醫生無法體會病人的痛苦而做到同理心,讓病人覺得醫生沒醫德,兩邊無奈啊。
歸納了以上的一些常理邏輯,若在此時我說"我能進入憂鬱症的世界,模擬憂鬱症,體驗憂鬱症。"醫生一定會馬上給我一個結論,我可能也得了憂鬱症或我不過是在想像憂鬱症。如果這是醫生硬要強加在我身上的醫療看法,我寧可選擇後者,因為醫生在治病的過程跟判斷不是也是靠想像在架構整個病的全貌。
我這個人大概是瘋了(可能跟憂鬱症有點像,我弟都叫憂鬱症患者為瘋子,他覺得正常人不會得憂鬱症,得憂鬱症的人就是不正常,那不是瘋子是什麼),我因為周邊很多朋友得了憂鬱症而決定真正去探討全貌,我覺得憂鬱症如果不是傳染病那怎麼會越來越多,如果是環境因素那為何有些只有一部分的人會發病而且沒一定的依據卻有藉口。我從根本的懷疑有大部分的憂鬱症患者是裝出來的,他們根本沒病,精神力也很強,只不過外在的環境再攻擊他的弱點、掀起她難堪的回憶、獲得別人的同情、短暫的喘口氣....皆如此類的藉口而選擇假裝自己是憂鬱症患者來逃避,這點不就是醫學上對憂鬱症病因的其中一種解釋--對現狀不滿卻無法改變的逃避性行為。但在我認知這就給了想偽裝的人一個突破點,偽裝者會是病狀輕微,偶爾因為需要自行加重病情,碰到不利的條件會發病,碰到有利的條件會恢復正常,他們偽裝的理由跟電視上那些東窗事發後裝並裝弱者的理由一樣,在這人類世界裡爭取更多的既得利益。但這些偽裝者並非我要探討的對象,這些偽裝者跟醫生已經形成一種共利共生的關係,我真正想知道的是那些真正的病患腦中的一切。
以下的內容即將在你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展開,不管你相信與否都無損於它。因為大家的基準是"用不到的東西沒意義",而不是我的基準,我的基準是沒基準。大家認定的瘋子。
實驗者背景:算不上天才但還有點才華足以走在大家稱羨的精英大道上(以社會地位、金錢累積為依據的社會),出社會後不到一年便年薪百萬,每半年升等一次(在上市百大企業公司),最高頭銜"經理"。這樣的生活不到3年便急流勇退成了無業,認為人生要工作而不是上班,跟一般正常人有差異有瘋子體質。
實驗者的精神面:從小便不斷問自己存在的目的,常說出一些另一般人無法理解或認為不可能的是,常可以為了"關心"跟"管"的差異性跟親人反目、為求"工作"而"不上班"、明確知道何謂"錢夠用"....諸如此類精神不穩定狀況適合陷入異常的精神面,也可藉由精準的差異性分辨出現實的方向回到到現實。
一開始從"存在的目的"、"我為何在這裡而不在你的身體裡"、"我如果是你"、"我怎麼變成你"....這種實質卻不踏實的問題開始,接下來從人類歷史的黑暗面,從整體看人類的生存包含殺戮、戰爭....這種對整體沒意義的事,但某些黑暗面卻對少數人充滿意義,那對執行者沒意義卻要執行,有意義又如何?人死了那些既得利益不是消失就是轉移,對整體還是沒意義。很快的便有充分的理由讓你去逃避現實的存在,再怎麼逃避現實還是存在,怎麼辦?那活著要做啥?既然不喜歡那些痛苦,被放到這世界裡會有痛苦何必存在呢?何不去死!沒錯既然要去死而且早晚要死,那又管它是怎麼死,好像考了0分後再也不在乎還會如何退步,只要多了1分就是賺到,那死了這1分也沒了何必管這一分,但現再還沒死我就對這一分有感覺,有興奮....。那活著是要掌握瞬間嗎?瞬間得到快樂,瞬間又消失了,怎麼留下滿滿的失落感哩,我不喜歡失落感,我要繼續去享受瞬間的快樂,..............最後向這一串點點接成了看似一串又不相接的存在,這是存在嗎?狄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我現在思考嗎?我現在存在嗎?沒有其他人感受到我的存在我怎麼算存在,但我在思考哩,別人也在思考,大家存在嗎?我無法感受別人在思考那意思我無法感受別人存在嗎?那別人也無法感受我的思考我的存在,那我存在嗎?我不存在的話,那我是誰?我是什麼?
最後的結果是不想看卻能需要看,不想動卻能需要動,想死卻怕死,想著做什麼卻又有另一個理由被牽制....就類似這樣的生活,對於旁人常常是在同一時間急忙表達十幾種的情緒變化,對事情也參雜了瞬間的變化,看到盤子張就想洗,洗了又不知道要做什麼,下一次用盤子的景象已經迫不及待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看到洗好的盤子很快又被弄髒了那現在又何必洗,時間的錯亂就像這一串....................點點,不再排列整齊甚至前後次序混亂,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不再固定,害怕線再花費很長時間所做的成果在一瞬間被摧毀,既然要摧毀幹麻要建設,生了氣不知為什麼要生氣,但看了就很生氣,氣了別人又要氣我那我要忍,忍了別人也會罵我,這樣的情緒一在的重複。
其實最佳的解決之道是死了算了,心中知道卻為了今晚的電視劇而無法死,要死卻有不能死的理由,換了憂鬱症的人就像是死不了的殭屍,同一時間有太多的想法就好像一群人住在屋子裡提出很多建議很煩,但卻又聽得清清楚楚煩不起來,想出了一個令人激勵的想法又馬上被潑了冷水。太多東西沒有依據,也是因為太多的依據卻前後無法統一編準兒失去了依據。就這一樣生活了一個禮拜,好不容易才從這麼快的節奏中緩了下來,回想起來一個禮拜似乎過了一年之久卻一事無成,這大概就是小說中的走火入魔吧,所以人必須有依據,這個依據不是個標準而是眾人,人云亦云的人不會得憂鬱症,有堅強意志的人就像是座堅固的堡壘,做事果斷成效碩大,是個無所不具的勇夫,但再某個時刻這個堡壘卻因為一塊磚頭裂了而整塊強面都開始搖晃了,整座堡壘似乎被一塊磚頭暫時撐著,但這強大的城堡隨時會被摧毀在這塊倒而不倒貨不能倒的時間裡就是憂鬱症發病的時間。當城堡穩固了或倒了就是走出憂鬱症的時刻,因為穩固了就無後顧之憂,或者是倒了那就重建吧,最擾人的卻是要倒不倒。
歸納了以上的一些常理邏輯,若在此時我說"我能進入憂鬱症的世界,模擬憂鬱症,體驗憂鬱症。"醫生一定會馬上給我一個結論,我可能也得了憂鬱症或我不過是在想像憂鬱症。如果這是醫生硬要強加在我身上的醫療看法,我寧可選擇後者,因為醫生在治病的過程跟判斷不是也是靠想像在架構整個病的全貌。
我這個人大概是瘋了(可能跟憂鬱症有點像,我弟都叫憂鬱症患者為瘋子,他覺得正常人不會得憂鬱症,得憂鬱症的人就是不正常,那不是瘋子是什麼),我因為周邊很多朋友得了憂鬱症而決定真正去探討全貌,我覺得憂鬱症如果不是傳染病那怎麼會越來越多,如果是環境因素那為何有些只有一部分的人會發病而且沒一定的依據卻有藉口。我從根本的懷疑有大部分的憂鬱症患者是裝出來的,他們根本沒病,精神力也很強,只不過外在的環境再攻擊他的弱點、掀起她難堪的回憶、獲得別人的同情、短暫的喘口氣....皆如此類的藉口而選擇假裝自己是憂鬱症患者來逃避,這點不就是醫學上對憂鬱症病因的其中一種解釋--對現狀不滿卻無法改變的逃避性行為。但在我認知這就給了想偽裝的人一個突破點,偽裝者會是病狀輕微,偶爾因為需要自行加重病情,碰到不利的條件會發病,碰到有利的條件會恢復正常,他們偽裝的理由跟電視上那些東窗事發後裝並裝弱者的理由一樣,在這人類世界裡爭取更多的既得利益。但這些偽裝者並非我要探討的對象,這些偽裝者跟醫生已經形成一種共利共生的關係,我真正想知道的是那些真正的病患腦中的一切。
以下的內容即將在你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展開,不管你相信與否都無損於它。因為大家的基準是"用不到的東西沒意義",而不是我的基準,我的基準是沒基準。大家認定的瘋子。
實驗者背景:算不上天才但還有點才華足以走在大家稱羨的精英大道上(以社會地位、金錢累積為依據的社會),出社會後不到一年便年薪百萬,每半年升等一次(在上市百大企業公司),最高頭銜"經理"。這樣的生活不到3年便急流勇退成了無業,認為人生要工作而不是上班,跟一般正常人有差異有瘋子體質。
實驗者的精神面:從小便不斷問自己存在的目的,常說出一些另一般人無法理解或認為不可能的是,常可以為了"關心"跟"管"的差異性跟親人反目、為求"工作"而"不上班"、明確知道何謂"錢夠用"....諸如此類精神不穩定狀況適合陷入異常的精神面,也可藉由精準的差異性分辨出現實的方向回到到現實。
一開始從"存在的目的"、"我為何在這裡而不在你的身體裡"、"我如果是你"、"我怎麼變成你"....這種實質卻不踏實的問題開始,接下來從人類歷史的黑暗面,從整體看人類的生存包含殺戮、戰爭....這種對整體沒意義的事,但某些黑暗面卻對少數人充滿意義,那對執行者沒意義卻要執行,有意義又如何?人死了那些既得利益不是消失就是轉移,對整體還是沒意義。很快的便有充分的理由讓你去逃避現實的存在,再怎麼逃避現實還是存在,怎麼辦?那活著要做啥?既然不喜歡那些痛苦,被放到這世界裡會有痛苦何必存在呢?何不去死!沒錯既然要去死而且早晚要死,那又管它是怎麼死,好像考了0分後再也不在乎還會如何退步,只要多了1分就是賺到,那死了這1分也沒了何必管這一分,但現再還沒死我就對這一分有感覺,有興奮....。那活著是要掌握瞬間嗎?瞬間得到快樂,瞬間又消失了,怎麼留下滿滿的失落感哩,我不喜歡失落感,我要繼續去享受瞬間的快樂,..............最後向這一串點點接成了看似一串又不相接的存在,這是存在嗎?狄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我現在思考嗎?我現在存在嗎?沒有其他人感受到我的存在我怎麼算存在,但我在思考哩,別人也在思考,大家存在嗎?我無法感受別人在思考那意思我無法感受別人存在嗎?那別人也無法感受我的思考我的存在,那我存在嗎?我不存在的話,那我是誰?我是什麼?
最後的結果是不想看卻能需要看,不想動卻能需要動,想死卻怕死,想著做什麼卻又有另一個理由被牽制....就類似這樣的生活,對於旁人常常是在同一時間急忙表達十幾種的情緒變化,對事情也參雜了瞬間的變化,看到盤子張就想洗,洗了又不知道要做什麼,下一次用盤子的景象已經迫不及待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看到洗好的盤子很快又被弄髒了那現在又何必洗,時間的錯亂就像這一串....................點點,不再排列整齊甚至前後次序混亂,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不再固定,害怕線再花費很長時間所做的成果在一瞬間被摧毀,既然要摧毀幹麻要建設,生了氣不知為什麼要生氣,但看了就很生氣,氣了別人又要氣我那我要忍,忍了別人也會罵我,這樣的情緒一在的重複。
其實最佳的解決之道是死了算了,心中知道卻為了今晚的電視劇而無法死,要死卻有不能死的理由,換了憂鬱症的人就像是死不了的殭屍,同一時間有太多的想法就好像一群人住在屋子裡提出很多建議很煩,但卻又聽得清清楚楚煩不起來,想出了一個令人激勵的想法又馬上被潑了冷水。太多東西沒有依據,也是因為太多的依據卻前後無法統一編準兒失去了依據。就這一樣生活了一個禮拜,好不容易才從這麼快的節奏中緩了下來,回想起來一個禮拜似乎過了一年之久卻一事無成,這大概就是小說中的走火入魔吧,所以人必須有依據,這個依據不是個標準而是眾人,人云亦云的人不會得憂鬱症,有堅強意志的人就像是座堅固的堡壘,做事果斷成效碩大,是個無所不具的勇夫,但再某個時刻這個堡壘卻因為一塊磚頭裂了而整塊強面都開始搖晃了,整座堡壘似乎被一塊磚頭暫時撐著,但這強大的城堡隨時會被摧毀在這塊倒而不倒貨不能倒的時間裡就是憂鬱症發病的時間。當城堡穩固了或倒了就是走出憂鬱症的時刻,因為穩固了就無後顧之憂,或者是倒了那就重建吧,最擾人的卻是要倒不倒。
Powered by O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